上周五(7月4日),特朗普表示,美国开始向各国发函,具体说明由这些国家进口到美国的商品将面临的关税税率。如果特朗普坚持7月9日的关税最后期限,美元可能会走软,黄金可能会上涨。随着美国因独立日休市,人们的注意力转向特朗普提出的7月9日最后期限,届时将对日本等尚未达成贸易协定的国家实施全面关税。综合来看,黄金市场正处于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十字路口。地缘政治的缓和可能短期内削弱黄金的避险需求,但长期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美国财政政策的扩张和关税重启为黄金提供了潜在利好;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两难抉择可能引发金价的短期波动,但长期宽松预期将为金价提供支撑;市场情绪和技术面显示黄金短期内可能维持高位震荡,但突破潜力不容忽视。金价上周五上涨0.5%,至每盎司3343.94美元。上周金价上涨约2.2%。
周一(7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宣布,自8月1日起对日本和韩国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同时对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南非、老挝和缅甸等国家施加高额关税。这一政策不仅延续了特朗普一贯的贸易保护主义路线,还进一步扩大了关税覆盖范围,甚至威胁对金砖国家集团加征额外10%的关税。美元指数上涨0.57%,触及97.67的逾一周高位,延续了上周劳动力市场数据强劲带来的涨势。美元走强使得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对其他货币持有者来说变得更昂贵,从而抑制了部分国际买家的需求。在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的黄金储备策略为金价提供了坚实的长期支撑。7月7日,中国央行公布数据显示,中国6月末黄金储备报7390万盎司(约2298.55吨),环比增加7万盎司(约2.18吨),为连续第8个月增持黄金。这一持续性的购金行动反映了中国对黄金作为战略资产的重视,特别是在全球货币体系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央行的购金行为不仅提振了市场信心,也为黄金的长期需求提供了保障。
金价探底回升,早些时候因为美元反弹、地缘局势担忧降温和美国延长贸易谈判截止时间,金价一度下跌,但随后金价展开反弹,接近收平,因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从8月1日起对日本和韩国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美股大跌,引发了一些避险兴趣,而且中国央行 6 月份连续第八个月购买黄金,但美元走强至一周高位仍令黄金多头有所顾忌。本交易日现货黄金开盘报3334.27美元/盎司,最高触及3343.04美元/盎司,最低触及3296.20美元/盎司,金价收盘报3336.38美元/盎司,跌幅0.02%。黄金TD本日开盘价报771.50元/克,最高至772.50元/克,最低到765.39元/克,收盘报767.80元/克。
周二(7月8日),特朗普在白宫内阁会议上高调宣布,将对进口铜征收高达50%的关税,并透露即将对半导体和药品实施新关税。与此同时,他宣称与欧盟和中国的贸易谈判进展顺利,但话锋一转,警告欧盟距离收到关税函件仅剩数日。这一系列动作不仅令全球市场紧张不安,更让主要贸易伙伴如日本、韩国、金砖国家等陷入应对关税冲击的紧急状态。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主持内阁会议时宣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应当立即辞职。鲍威尔总是太迟,但在拜登任期内却不是这样的。特朗普似乎对财政部长贝森特说,自己更喜欢他,而不是鲍威尔。美元指数一度上涨0.3%至97.83,尽管尾盘略有回落,但其强势依然对黄金构成压力。由于黄金以美元计价,美元升值会使黄金对持有其他货币的投资者变得更昂贵,从而抑制需求。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触及两周多来的最高水平4.435%,3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达到4.974%。国债收益率的上涨提高了持有无息资产黄金的机会成本,使黄金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下降。
金价下跌,盘中一度跌破3300美元/盎司关口,刷新逾一周低点。这次金价的下跌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受到贸易谈判乐观情绪、美元走强、美国国债收益率攀升以及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复杂影响的共同作用。本交易日现货黄金开盘报3338.28美元/盎司,最高触及3334.78美元/盎司,最低触及3286.81美元/盎司,金价收盘报3300.64美元/盎司,跌幅1.07%。黄金TD本日开盘价报766.10元/克,最高至772.79元/克,最低到764.55元/克,收盘报771.51元/克。
周三(7月9日),美联储6月17日至18日的会议记录揭示了决策者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审慎态度。尽管特朗普多次呼吁立即大幅降息,并要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辞职,但会议记录显示,仅有少数决策者支持7月降息,大多数人更担心贸易关税可能推高的通胀压力。美联储预计,关税带来的价格上涨将是“暂时的或温和的”,但其具体影响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一致决定维持当前4.25%-4.50%的利率区间不变,反映出其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稳健性的信心。特朗普周三致信七个国家,要求对阿尔及利亚、伊拉克、利比亚和斯里兰卡征收30%的关税,对文莱和摩尔多瓦征收25%的关税,对菲律宾征收20%的关税。欧盟表示,可能在未来几天与美国达成一份框架性贸易协议。尽管避险需求为金价提供了支撑,但美元的强势表现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价的上行空间。美元指数徘徊在两周多来的高点附近,使得黄金对海外买家的吸引力有所下降。美元指数微跌0.003%, 至97.545。与此同时,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逾两周高位回落至4.34%,为金价的反弹提供了一定助力。美债收益率的下降反映了市场对美国财政前景的担忧有所缓解,而强劲的国债标售需求也表明投资者对美国资产的信心并未完全动摇。这种美元与美债收益率的动态平衡,成为金价短期走势的重要影响因素。
金价在触低反弹,展现出强劲的回升动能。美债收益率波动、贸易谈判的不确定性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谨慎态度,共同构成了当前金价走势的复杂背景。本交易日现货黄金开盘报3301.52美元/盎司,最高触及3316.90元/盎司,最低触及3282.43美元/盎司,金价收盘报3313.03美元/盎司,涨幅0.38%。黄金TD本日开盘价报770.30元/克,最高至771元/克,最低到761.46元/克,收盘报762.88元/克。
周四(7月10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5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意外降至22.7万人,低于市场预期的23.5万人,创七周以来最低水平。这一数据表明,尽管劳动力市场存在降温迹象,雇主仍在努力留住员工,显示出劳动力市场的韧性。特朗普突然宣布对巴西进口铜加征50%关税(8月1日生效),引发市场对全球贸易摩擦升级的担忧,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获得支撑。美联储理事沃勒在当地时间周四表示,即便6月就业数据表现强劲,美联储仍应考虑在7月议息会议上降息。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在公开活动中明确表示,降息的时机正在临近。她认为,当前经济表现稳健,通胀逐步回归2%的目标水平,但尚未完全达标。因此,美联储需要权衡是否通过降息来维持经济良好运行。戴利特别提到,“今年两次降息是一个可能的结果”,但也强调这一预测存在诸多变数。美元指数一度上涨0.4%,创逾两周新高至97.92,尽管尾盘有所回落,收于97.58,但其反弹走势仍对金价构成显著压力。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小幅上涨至4.352%,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略有回落至4.861%。强劲的就业数据和对关税引发的通胀预期的关注推动了收益率的上升,而美国财政部近期标售的220亿美元30年期国债需求强劲,显示出市场对长债的信心。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当前没有计划增加长债标售规模,这进一步支撑了债券市场的稳定性。然而,收益率的上升通常会吸引资金流向固定收益资产,从而对黄金构成竞争压力。
金价波动不大,因为美元走强抵消了美国总统特朗普最新关税政策的影响,带来寻求避开地缘政治风险的投资者的买盘。本交易日现货黄金开盘报3312.82美元/盎司,最高触及3330.32美元/盎司,最低触及3309.91美元/盎司,金价收盘报3323.61美元/盎司,涨幅0.32%。黄金TD本日开盘价报761.13元/克,最高至769.80元/克,最低到761.13元/克,收盘报769.22元/克。
周五(7月11日),亚洲时段,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投下"关税核弹",宣布自8月1日起对加拿大商品全面加征35%关税,较现有税率暴增10个百分点。这一决定犹如平地惊雷,瞬间点燃市场避险情绪,现货黄金价格应声飙升,盘中最高触及每盎司3336美元,为近三个交易日新高,有望连续三个交易日上涨。本次金价异动绝非单一事件驱动。特朗普在48小时内连续打出三记"关税组合拳":除加拿大外,美国进口铜将面临50%关税,巴西商品同样被课以50%重税,更放出"15%-20%普遍关税"的风声。这种无差别攻击直接刺激避险资金涌入黄金市场。本交易日现货黄金开盘报3323.25美元/盎司,最高触及3343.69美元/盎司,最低触及3321.59美元/盎司,截至发稿金价报3332美元/盎司附近。黄金TD本日开盘价报768元/克,最高至771.67元/克,最低到766.40元/克,收盘报769.30元/克。
星期一(2025-7-14),无。
星期二(2025-7-15),美国7月纽约联储制造业指数,美国6月CPI年率未季调(%),波士顿联储主席柯林斯发表讲话。
星期三(2025-7-16),美国6月PPI年率(%),美国6月工业产出月率(%),波士顿联储主席柯林斯发表讲话,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就美国经济发表讲话,里奇蒙联储主席巴尔金发表讲话。
星期四(2025-7-17),美国6月进口物价指数月率(%),美国6月零售销售月率(%),美国7月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美国截至7月12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万),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就美国经济和货币政策发表讲话。
星期五(2025-7-18),美国6月营建许可月率初值(%),美国7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我国央行已连续8个月增持黄金,我国黄金储备规模达7390万盎司。这一稳健增持节奏与世界黄金协会近期发布的《2025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调查》(以下简称《调查》)结果形成呼应——逾九成的受访央行预计未来12个月内全球央行将继续增持黄金,这一比例创下自2019年首次针对该问题进行调查以来的最高纪录。
黄金储备是各国国际储备多元化构成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我国黄金储备“八连增”,蕴含着调节优化国际储备组合、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考量。
其一,我国央行连续8个月扩大黄金储备,是优化国际储备组合的主动作为。当前,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降至历史低位。这一变化缘于美国债务攀升、经济减速等多重因素导致的美元信用弱化,美元指数承压下行。在此背景下,黄金作为非主权信用储备资产,其价格通常与美元指数呈负相关性,成为对冲美元资产贬值等风险的理想选择。我国黄金储备“八连增”,既是顺应全球趋势,更是对国际储备资产韧性的战略加固。这种配置策略也成为多国央行的共同选择。
其二,我国央行连续8个月扩大黄金储备,是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信用基石。《调查》显示,受访央行同时认为,欧元、人民币等其他货币以及黄金在全球储备中的占比将在未来五年内上升。这一共识印证了国际货币体系正向多极化发展。货币国际化既需以强大的经济和金融实力为支撑,也需要多元化的国际储备提供信用背书。我国央行有序增持黄金,向国际市场传递了人民币具有坚实价值支撑的信号,有力推动全球经济主体在贸易结算、投融资以及外汇储备等维度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这种“强基固本”的布局,正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的稳步上升形成良性互动。6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陆家嘴(9.610, 0.19, 2.02%)论坛上表示:“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按全口径计算,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位列全球第三。”
其三,我国央行连续8个月扩大黄金储备,是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有效手段。受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黄金作为具备避险属性、抗通胀功能和长期价值稳定特征的特殊资产,契合国际储备管理对安全性、流动性和保值增值的核心需求。此外,黄金还具有金融和商品的多重属性,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稳定器”功能凸显,我国央行保持每月合理幅度的稳健增持,既避免了市场波动,又为防范外部冲击构建了可靠的“安全垫”。
总体而言,央行“八连增”黄金,既展现了对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敏锐把握,也为应对全球经济格局调整提供了“中国方案”。